Home > Chinese Version (Bilingual Information)>updates

陈德铭应十八大新闻中心邀请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李鑫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邹红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李鑫


  11月10日上午,应十八大新闻中心邀请,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陈德铭在梅地亚中心接受了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十八大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主持记者会。
  实录如下:

  主持人(祝寿臣):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先生,围绕中国改革开放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这场活动本来是个别采访,后来因为记者报名采访十分踊跃,所以改成今天这种集体采访的形式。因为来的记者很多,希望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首先报一下媒体名称,最好只提一个问题。首先欢迎陈部长给大家说两句。

  陈德铭: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本来大会新闻中心对我说有几位国外记者想采访我,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记者朋友。我作为十八大代表,这两天参加了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报告的学习和审议。胡总书记的报告对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成就、新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和阐述,对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科学系统的部署。胡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下面,我愿回答各位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祝寿臣):我看现场有很多外国记者,外国记者有问题可以提问,如果不懂中文,可以用外文,因为我们准备了翻译人员,但是陈部长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翻译成外文了,这样可以给大家留出更多的时间提问。现在开始提问。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陈部长,刚刚公布的10月份外贸出口当月增长了10%以上,但是前不久在广交会上我们看到成交额比上一届大概下降10%左右,想请您评价一下中国的出口前景会是什么样的?商务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稳定出口?在未来十年,中国是不是还有可能继续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谢谢。
  陈德铭:我国1-9月份进出口总额只增长了6.2%,但9月、10月两个月的单月出口增长都加快一些。9月当月出口增长9.9%,10月当月出口增长超过11%。原来我们定的目标是今年进出口额增长10%左右,之所以加上“左右”两字,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形势还把握不准,需要继续观察。现在,1-9月、1-10月进出口增长都只有6%以上,所以我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也强调,我们绝不放弃,还要不懈努力。
  9月、10月单月出口增幅有所增长,但是广交会的成交额和客商数都下降了10%左右,我觉得有四个原因:一是说明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市场需求不足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国内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使我们原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影响;三是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进口增长不快,有一半的因素是数量虽然增长了,但是价格下降了;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以今后几个月的外贸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展望明年也是困难比较多的。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的外贸企业还是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是我们的增长速度还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我们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略有上升。外贸结构有可喜的变化,这是我最高兴的一点。我们对一些新兴国家的出口,比如我们与东盟、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都有10%以上的增长;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增长了8%以上。这次广交会一些有自主品牌的优秀产品,占了广交会展位的将近20%,这些产品仍然被市场看好。所以现在的形势也倒逼着中国企业要尽快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为了确保外贸平稳发展,国务院在今年9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主要是加快出口退税、改善贸易融资、减免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此外,国务院还专门下达了一个鼓励扩大进口的文件,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的扩大进口,保持外贸平衡发展。当然,这也需要对中国出口有限制的那些国家调整他们的政策。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在胡总书记的报告当中特别提到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是未来经济的一个发展主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扩大内需。我不知道政府在未来扩大内需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或者我们应该如何扩大消费、扩大内需?
  陈德铭:从经济学上讲,拉动经济最根本的动力是消费,所有的投资都只是中介的,投资只有最终产生消费才能更多地拉动经济。
  最近一两年,我们在扩大消费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拿今年前三个季度来说,消费增长比较快,即便扣除了物价因素的影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还是增长了11.6%,比去年同期快了0.3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5%,超过了一半。
  胡总书记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根据这一要求,下一步商务部对扩大消费有六个方面的基本设想。
  一是扩大安全消费。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食品、药品不安全的事件,现在群众对商品的安全性还不是非常的放心,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二是要引导绿色消费。包括再生资源的回收,包括低碳产品的推广,让公众对购买绿色低碳产品更有倾向性的选择。
  三是要提高服务消费。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家政服务、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文化、健身等等,在扩大服务消费的同时,还要逐渐走向品牌化、网络化和规模化。
  四是要提倡品牌消费。好的品牌是促进消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提倡品牌消费,一方面是支持中国传统的优秀品牌,比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要帮助他们扩大市场。而且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国内贸易中间也形成了一些新的非常优秀的品牌。比如一些家用电器产品、服装,甚至食品,都有非常优秀的产品,需要通过发展品牌消费来扩大消费。另一方面是扩大进口品牌消费。国外名品的消费,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当前的问题是国内的进口名品、“奢侈品”的价格比国外要高出非常多,我们需要降低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价格。
  五是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在座的记者朋友大多是年轻人,我相信你们在买东西时都会去商店看看,也会在网上比比,最后才做出选择。网络消费在过去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9个月,网络零售额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以上。所以继续扩大网络消费是我们下一步要做好的。但是网络消费中也存在极少量不规范的行为,因此首先要使网络消费能够更好更可靠地为大家提供服务,要支持那些优秀的交易平台,要进一步规范网络销售行为。
  六是要提倡信用消费。特别是对一些中青年人来说,应利用商场和信用机构之间的联系,扩大信用消费。比如你买了一栋新房子,家里可能需要更新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厨房用品、卫生洁具,这个时候,也许靠你当月的工资或者一年内的工资都难以全部支付,这时就可以借助信用消费。同时,在信用消费中要给大家提供合理的利率,使大家承担较低的支出。
  我想这六个方面:安全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品牌消费、网络消费和信用消费是我们将来在扩大消费方面重点要做的工作。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我想请问,关于中日韩三国的FTA,是否会在18号在柬埔寨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正式开始谈判,您怎么看?还有目前中日关系的恶化紧张对贵国实体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陈德铭:今年8月,东盟10国和中日韩等国的经贸部长在柬埔寨暹粒开会,为11月份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做准备。会议做了几个决定,准备提交首脑会议,其中包括支持东盟及其自贸伙伴国提出的商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东盟及其自贸区伙伴国(包括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的经贸部长们决定将启动谈判的建议提交11月的领导人会议批准。这个自贸区谈判我们简称RCEP。现在各国根据要求,都在履行国内批准程序。RCEP不强调16个国家必须同时参加,如果某一个国家国内程序不同意,它可以暂时不参加,其他国家先进行谈判。但是除这16个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要参加RCEP,必须等这上述国家达成一致以后才可以。
  RCEP可能包括的 16个国家的人口、GDP、进出口贸易额的总和比现在美国等9个国家正在谈的TPP规模还要大一些。即便是今后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也参加TPP,这16个国家的总体规模也还要大一些。因为如果中国和印度都参加RCEP,那么仅这两个国家的总人口就有25、26亿。但是RCEP和TPP之间不存在竞争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路来实现亚太经济的逐步一体化。就是说,TPP可以是一条路,“RCEP”、“10+3”也是一条路,最后哪条路走得快,哪条路会并在一起,要看事态的发展。十八大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将会赴柬埔寨参加东亚领导人会议的有关讨论。中国现在也就加入RCEP启动了相应的国内审批程序。
  在暹粒的会议上,中日韩三国的经贸部长也提出11月份在东亚领导人会议期间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设想。因为中日韩3国与东盟10国都有“10+1”的自贸区,也就是说中国和东盟的“10+1”自贸区,韩国和东盟的“10+1”自贸区,以及日本和东盟的“10+1”自贸区。如果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也能进行谈判,那么“10+3”会走得更快一些。现在的基本状况是三国的工作层面已经在最近一两个月达成了基本一致,当前一是各自履行国内的审批程序,二是要在会上得到各国政府首脑的批准。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想强调,日本所谓的“购岛”闹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所以当前中日的经贸关系确实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无论是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还是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产业是高度融合交织在一起的,特别是中日之间。造成这样的损失,我想首先要说,责任在日本政府。大量的日本企业、日本人民还是非常希望加强中日经贸关系的,我觉得日本的政府有主要的责任,准确的说是要承担完全的责任。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尽快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使双方经贸关系能够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方向上来。
  至于日资企业在中国得到保护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多次说过,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应该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在华的日资企业。我们要依法保护所有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企业和人身的安全,要保护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对他们受到的各种干扰、破坏,都会依法处理,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央电视台记者:近年来有舆论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在上升,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也并不充分,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不如从前了。所以,我想请问陈部长,您是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利用外资形势和外商的投资环境的?
  陈德铭:我确实也听到过个别西方媒体说中国现在外商投资环境不如以前,外资会不来或者撤出,但是这样的结论并不可信。今年10月份,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这也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监测。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591亿美元,超越所有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我想,这就最简单地回答了中国投资环境是不是恶化的问题。如果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变坏,那么全世界的投资者岂不是“傻帽了”。中国既然是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又说中国的投资环境不行了,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是站不住的。
  但是,作为中国吸收外资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在投资环境问题上应该时时保持着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我的看法是中国今年上半年吸收外资暂居世界第一,我用的是“暂居”,也就是说其他各国都有很好的投资环境,今后在吸收外资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发展。尽管中国已连续多年每年都吸收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且今年上半年我们暂居全球第一,但我们还要看到不足,还要做得更好。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今后改善投资环境要特别加强的。第一是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到中国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基础设施、政策、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如果记者朋友们有兴趣到中国的中西部去看一下,你会为那里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的变化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惊叹。我曾经在西部工作过比较长的时间,现在每隔几个月、一年去看,我都会有这种震撼感。当然我所强调的提高综合优势更重要的是指,提高人才的优势,提高软实力的优势。在人才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工作,培养优秀人才,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到中国来,欢迎我们的“海归派”回来。我们在风险投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还会做得更好,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要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刚刚在回答日本记者朋友问题时说过,所有在华的外资企业的财产、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投资者的人身安全都是我们要坚决保护的。
  第三,要保护知识产权。2011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以王岐山副总理为组长的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商务部。我们和30多个部门集中地、不断地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工作做了一些大的部署,取得了很大进展。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继续要做的工作。比如继续加强电脑软件的正版化,比如进一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等。有人说,中国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大市场,你能保证一个问题产品都不出现吗?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现在是问题产品出现较多的一个高峰期,但是我们要逐步使这种可能出现案例的概率降到最低。也只有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才能吸引更多国外高科技研发中心到中国来。
  第四,促进投资便利化。我们在投资便利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我们正在研究和审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投资规则方面所采用的国民待遇和准入清单等通行做法。
  我希望并相信,我们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更多的国际资本会和中国合作。谢谢。

  路透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商务部的反垄断的机构和措施,您能不能解释一下,如果是两个公司不在中国,要合并的话,商务部会主要考虑什么方面?可能您也看到昨天“威特发”(Viterra)说,他们觉得15号之前拿不到你们的批准,还有一个日本公司叫做“电通”(Dentsu),好象已经有一个月,商务部尚未受理他们的申请。谢谢。
  陈德铭:商务部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来进行各种反垄断案件的审核。我们的《反垄断法》借鉴和学习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反垄断法》,所以我们在基本做法上与世界各国是一致的。
  您所说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并购,在法律上就是所谓的经营者集中是否被批准的问题。两个完全不在中国的海外公司之间的并购,如果达到一定的份额之上,如果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要进入中国市场,那就必须经过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反垄断法》的审查,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澳大利亚两个矿产集团之间的并购,不仅要得到中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核,也要得到欧洲、美国的审核,无一例外,这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
  根据《反垄断法》的要求,我们从受理一个反垄断案件到完成审查是有时限的。超过法定时限,企业是可以发起行政诉讼的。至今我们还没有过因为超时限被诉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完全是依法的。当然《反垄断法》也规定,如因特殊情况,审查时限可延长几个月,但也必须在规定的延长期内完成,如果超过一天,我们就违法了。不管哪个国家的哪一个案件,我们都绝不允许违法审查的情况发生,如果今后有,我希望得到你们的监督。由于法律有规定,具体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不能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我无法告诉你所提及的具体案件信息。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我们知道商务部担负着研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职责,刚才部长也提到说关键的是人才优势,我们请问您对商务系统内国际化人才的现状如何评价?高校应如何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您有什么希望?谢谢。
  陈德铭:目前商务部按照大部委制的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所以我们需要通晓国际国内市场的法律、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人才,还有部分专业外语、自然科学人才。比如,我们的机电科技产业司需要工科的人才等。
  从人才角度讲,目前了解国际金融、贸易、法律的,特别是有国际背景、有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经历的人才非常缺乏。比如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有七个大法官,现在就有一个是来自中国的。在国际上,往往只会一门外语是不够的,最少需要英、法两门语言,同时还要通晓国际法律体系,不仅要懂英美法系,懂德法为主的大陆法系,还要懂很多专业法律体系,如世贸组织法律体系等。每年我们招聘公务员的时候,往往有一百几十个人才能录取一个,竞争激烈,但在国际组织或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人才还是非常少。所以,我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与教育部门合作,培养更多我们需要的法律、金融、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人才,也希望更多海外学成归来的或曾在各种国际机构、跨国企业工作过的人才,加入商务部工作。谢谢。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中非合作成绩斐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俄罗斯的华人华侨也愿意积极参与其中,请问陈部长,中国商务部有哪些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参与中非合作?谢谢。
  陈德铭:我还没有跟俄罗斯的华人华侨就这个题目进行过对话,但请您转告俄罗斯包括华人华侨在内的全体商人,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开放的。我们跟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及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有合作,也愿意跟你们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非洲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我们都会跟非洲国家洽商双方务实合作的具体项目和总的资金盘子。上上一次部长会议是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召开的,最近这一次则是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目的是帮助这些国家改善民生,帮助他们提高教育、卫生和医疗水平,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我们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为此在非洲的土地上耕耘,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为中非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是主要由企业承担的对非经济合作,这也是俄罗斯华人华侨可以更多参与的。非洲是幅员3000多万平方公里,有着10多亿人口的一块十分有希望的土地,但是现在非洲总体来讲还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我们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去发展,和其他各国的企业家们在那里合作,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非洲培养自己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团队。目前我们与非洲开展经济合作的重点的是在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有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移过去的情况,比如赞比亚产铜,我们的有色集团在那里投资了一个铜矿项目,但是矿区比较偏远,为了帮助几千个当地工人的家属就近就业,我们就在附近帮助他们开办了一个被服厂,让那些矿工的家属也有一份收入。此外,我们还在非洲建立了一些现代农业示范中心,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把一些良种和适合的农业机械引过去,帮助他们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些方面,如果其他国家的华人华侨愿意做,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商务部有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司,中国在驻各国使馆的经济商务参赞处也可以提供所在国家的文化、政策、法律、项目等信息。商务部这几年里已经在网上公布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介绍材料,以更好地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信息支持,也包括为所有的华人华侨提供服务。谢谢。

  美国中文电视美国中文网记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多次强调自己在第一任期内对华发起多起贸易诉讼。现在奥巴马已经竞选连任成功,想问一下陈部长,如何看待未来几年之间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否能得到有效的管控?谢谢。
  陈德铭:奥巴马总统刚刚再次当选,我多次参加过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和奥巴马总统的会谈,在此要向他表示祝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基本的原则和框架是互利共赢的,跟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合作更是这样。竞选时期说的一些话我并不当真,我就不再评论了。
  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中美之间总体上建立和发展了一种互相加强沟通和交流的经贸合作关系。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互补性非常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中美两国去年的贸易达到4460多亿美元,2001年至2010年,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共为美国增加了将近300多万个的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美要打贸易仗,是谁都输不起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这几年里,美国确实不断地带头在各个方面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有一些是毫无道理的贸易摩擦。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两个立场:第一,大家要坚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胡总书记在报告里也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事实上,中国商务部也不断地和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沟通。第二,作为中国商务部长,我有责任坚决保护本国企业,使其正常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在中国企业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要依法保护他们。
  在我们不断的沟通当中,有一些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也有很多案件没有解决,我们将其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世界有一个多边贸易体系,美国必须遵守它的国际义务,所以在遇到摩擦时,我们有申诉道理的地方。前不久我看了一个报道,说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中,美国诉中国的多,美国赢的多,中国输的多,这不是事实。中国也有大量在世贸组织诉美的案子,我们赢的也有很多,只是没有像有人那样大肆宣传而已。最近我们将美国对中国22类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的错误做法诉诸世贸组织,我有能赢的较大把握,因为在此前的同类案件中,美国已经败诉。
  中国不希望同任何国家发生贸易战,我们可以坐下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地解决问题。这也是由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基本形势所定。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在最近几十年的全球化中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的价值链已经形成了,各国都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到自己的一个部分。按照原产地规则,每个国家对于本国制造都有法律规定,要求达到一定的增加值。但现在任何一个比较全球化的产品已经很难说是由哪个国家制造的。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苹果iPad、iPhone这样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它就没有办法说是哪国制造,因为在每一个国家的增加值都达不到一半,甚至达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它的产品最后用英文写着“加州设计、中国组装”。因为在中国组装里有很多东西是从日本来的,从韩国来的,从台湾来的,还有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提供的等等,它核心的一些部件又是从美国来的。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些大的贸易摩擦肯定是双刃剑,一定是双方都受损失,两败俱伤。美国应该从几年前的轮胎特保案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应当进行反思。那个案件虽然把中国的轮胎拒之门外,但是美国的轮胎产业没有增加产量,失业人员倒还增加了,而美国消费者负担的轮胎更换成本却上升了。
  像这类案子,如果继续发生是双方都要受到重大影响的。比如说大家最近所熟知的光伏产品摩擦也是这样。美国对中国输美的光伏产品最高要执行249%的反倾销税率。欧洲的同事告诉我说,这么高的税率,简直是不可理喻。
  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光伏产品事实上是全球合作生产的。中国人从美国买了生产光伏产品的设备,也从德国买了一些设备,然后又从他们那儿进口了一些多晶硅,也就是单晶硅的原料,在中国加工成光伏产品。我们累计从海外进口的设备就要超过400亿人民币,进口的多晶硅,一年也要几十亿美元。等到你觉得中国的进口设备差不多了,可能也不再买了,就对我们的出口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说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巨跌,造成美国的其实主要是一家德国在美国的光伏产品销售企业难以为继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这两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价格确实有所下降,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技术的进步,第二个更重要的是我们进口的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下跌。由于各国竞争激烈,多晶硅价格最低降到了原来的1/10,就是100元的东西10元可以买到。这样中国的产品出口价格也就会跌下来。所以,像这样一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品,一旦发生贸易摩擦一定是株连各方的。我买了你的设备,用了你的原料,我现在把产品卖给你,你却要征249%的反倾销税。你不要我的产品了,我还要你的原料干嘛,我还要你的设备干嘛,对不对?
  所以,我举这么一个例子是要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方悍然发动贸易摩擦是一定会影响自己的,而且中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的国家,自身建设也在启用大量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美国这样做也会丢掉一块可能比其自身更巨大的市场,起码是未来会比它更大的市场,所以我不希望这些产品出现贸易摩擦。有人问我,是不是要和美国打贸易战了?我说,我还是希望大家坐下来磋商,尽量不要打贸易战,但是我必须在中国企业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保护我们的企业。
  我们现在和欧盟就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正在进行协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德两国总理之间有共识,中国商务部和欧盟的贸易委员会之间也进行着大量的、密切的磋商。我相信,中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会比美国这种单方面的方法好一些。我们也确实把欧美一些相关措施诉到了世贸组织,我们希望用磋商来解决问题。
  对于新的奥巴马政府,我有三点希望。
  第一,我们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像所承诺的一样,放宽和扩大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做到“楼梯响了,人也下来”。
  第二,希望减少或者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这样对美国的经济复苏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希望大家共同推进多边贸易体制,也就是世贸组织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使这个发展回合的谈判能够早日取得一些可以看见到的成果,包括早期收获。今年12月份要召开第23届中美商贸联委会,我希望这次会上双方会有更好的表现,有更大的成果。谢谢。

  台湾旺报记者:我想请教部长,您在国家机关分组会议中提到陆资入岛的问题,希望台湾更开放一些。据我了解,其实台湾经贸部门在这个部分已经做了三次开放,他们提到制造业的开放比例已经达到了97%。您觉得有哪些部分还需要再做进一步开放?我还比较关心一个问题,您曾提到希望服务贸易协议商谈在年底前完成,大陆希望服务贸易有哪些市场台湾需要再进一步开放?还有部长您刚才提到要加强所谓的区域经济整合,这是总书记提到的,叫加快自贸的布局。大陆好像和东盟等在做这方面的布局。请问,台湾有没有机会用“台澎金马”的模式一起和大陆参与东盟等区域的经济整合?谢谢。
  陈德铭:首先我想说,大陆跟台湾之间已经达成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早期收获计划,下面还有四个具体的专业议题,就是投资协定、服务贸易协定、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现在总体协商得很好,正在推进中。我们当然理解台湾方面的经济主管部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一些难处,但是大陆和台湾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希望台湾的一些基本的最惠待遇要给大陆。至于具体谈判中哪些是我们想要给的、哪些是不能给的,由于还在谈判过程中,我还不能告诉你,请你谅解。
  很多年前,我曾去过台湾多次,去过台北,到过台湾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还去过台南、高雄等。当年在台湾的时候,我觉得台湾的基础设施很了不起。但现在,可能台湾的基础设施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台湾的基础设施、科研,还有很多产业,是不是可以让大陆的资金更多地进入,特别是基础设施。马先生第一次竞选的时候,曾提出有关台湾基础设施建设的宏大计划,我当时就想,大陆应该一起来参与实现这个计划。现在看来,如果有更多的大陆资金过去,对台湾的民生改善、对台湾竞争力的提高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关注陆资入台这个问题,更多是站在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角度说的。
  目前两岸谈判总体是比较顺利的,希望用两年左右时间,达成一个全面涵盖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经贸安排。谢谢。

  主持人(祝寿臣):因为时间关系,本次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陈部长。谢谢各位记者。


(All information published on this website is authentic in Chinese. English i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